熱門話題》性別比例失衡的經濟觀
2011-05-19 A16版+鄭文炫/新竹市(退休人士)
「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有一段話說:「在中國,結婚的誘因之一,並非生兒育女有利可圖,而是父母有殺害子女的自由。在大都市裡,每個夜晚都有嬰兒遭棄置街頭,有些則如同小狗般,溺斃河內。」古代的中國,做家長的確實有殺子女權,但亞當.斯密說的是另一種風俗,叫「溺女」,《國富論》中解釋得很清楚,因為人民貧困養不起。尤其養女嬰,屬於賠錢貨,更不值得投資。
當今社會國民所得提升,真養不起小孩的人家,畢竟極微。生養子女也非為了防老。一般家庭已不把孩子當作「投資財」,反而視之為與電視、汽車等物互相比較的「耐久性消費財」。要花錢養育,但也能從養育過程中得到諸多樂趣、滿足。這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貝克(G. S. Becker)所提出的「理性生育論」。
重男輕女的觀念仍存在於當今社會,以致有人對胎兒作性別篩選,造成男嬰明顯多過女嬰。不過,莫忘了經濟學裡最基本的「供需法則」,一旦等到這些嬰兒長大成年,女孩子的身價應能以稀為貴,屆時男生追女生的成本會變高,向隅者更要徒呼負負。
2011-05-19 A16版+鄭文炫/新竹市(退休人士)
「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有一段話說:「在中國,結婚的誘因之一,並非生兒育女有利可圖,而是父母有殺害子女的自由。在大都市裡,每個夜晚都有嬰兒遭棄置街頭,有些則如同小狗般,溺斃河內。」古代的中國,做家長的確實有殺子女權,但亞當.斯密說的是另一種風俗,叫「溺女」,《國富論》中解釋得很清楚,因為人民貧困養不起。尤其養女嬰,屬於賠錢貨,更不值得投資。
當今社會國民所得提升,真養不起小孩的人家,畢竟極微。生養子女也非為了防老。一般家庭已不把孩子當作「投資財」,反而視之為與電視、汽車等物互相比較的「耐久性消費財」。要花錢養育,但也能從養育過程中得到諸多樂趣、滿足。這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貝克(G. S. Becker)所提出的「理性生育論」。
重男輕女的觀念仍存在於當今社會,以致有人對胎兒作性別篩選,造成男嬰明顯多過女嬰。不過,莫忘了經濟學裡最基本的「供需法則」,一旦等到這些嬰兒長大成年,女孩子的身價應能以稀為貴,屆時男生追女生的成本會變高,向隅者更要徒呼負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