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8日 星期三

肥了誰?不肖糧商吃到飽

看問題/肥了誰?不肖糧商吃到飽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特稿】
2011.05.03 02:57 pm

明明是要照顧農民、提高農民收益的一番美意,結果農民未必得到 照顧,一般消費者卻已經先倒楣,承受米價上漲的苦果。


農委會一年編列53億元的公糧收購經費,還有評估每個人一年多花的200多元飯錢,這筆錢實際進到農民口袋裡的有多少,還是讓握有庫存米糧的糧商大發利市?甚至有稻農預期,等到實際收割、農民賣穀後,糧商還可能有第二波米價調漲,再賺一筆。


每次提高收購公糧,農委會就以米價上漲是「預期心理」帶過,政府對於查緝伺機哄抬價格的不肖糧商,是否應該有殺雞儆猴的積極作為,否則農民都還沒有從中獲益,米價卻已率先調高,讓一般消費者如何心甘情願買單?


農委會一方面鼓勵休耕,一方面卻又提高公糧收購,在全球糧食短缺的危機下,台灣糧食自給率不足,農委會有必要更積極通盤檢討稻米產銷和收購機制,才能讓政策美意,真正照顧到基層農民。


【2011/05/03 聯合晚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