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
【典故】:出自《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兩千多年前,鉅鹿郡城(今河北平鄉)曾發生一場大戰;秦朝大將章邯領兵破項梁(項羽之父)軍後,甚為得意,以為南方的楚兵已不足憂,便領兵北渡黃河,攻打趙地。趙王歇與大將陳餘、丞相張耳皆退至鉅鹿城。章邯派王離、涉間帶兵包圍鉅鹿。楚懷王派上將宋義及項羽、范增援救鉅鹿。兵至安陽(今山東省曹縣東南)。宋義令駐四十六日不進。項羽勸宋義前進,宋義不聽,最後項羽殺了宋義父子。楚懷王任命項羽為上將軍。項羽派當陽君英布和蒲將軍領兵二萬渡漳水(從鉅鹿東北流向東南的一條河)救鉅鹿。開始,英、蒲戰少利,陳餘覆請兵。這時,項羽決心率全部兵馬渡河決戰。渡河後,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這就是歷史典故「破釜沉舟」的由來。而後,項羽率楚軍士卒迅速包圍了章邯的部隊,楚兵「無不以一當十」。結果,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自殺,秦軍大敗。鉅鹿一戰,楚軍威鎮諸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