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依赖网络造就"宅青"? 中国闪现"闷居"一族
2008年03月31日10: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这里特指的“宅”,源自上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的名词“御宅族”,专指过分沉迷于动画、漫画、游戏(统称ACG,即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的人,他们当中很多人每月拿着丰厚的薪水,对昂贵的动漫游戏周边产品有强大的购买力,并有收藏癖好。纯粹足不出户,并不迷恋动漫的人只能称为“尼特族”。
“广州出现‘御宅族’……专家担心他们成为隐蔽青年。”今年3月14日《南方都市报》上的相关报道引起众多网民讨论,很多人担心年轻的宅男宅女们沉溺网络,沟通能力退化。
和日本“御宅族”的某些特点对比(如依赖网络、不想去上学或上班、极少出门、不喜欢接触陌生人、收藏癖、独身等),这些青年的行为方式确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网瘾、自闭、消极、啃老、不适应社会等问题,公众的担心不无道理。
也有人对此提出抗议,“御宅族”专指喜爱动漫或以之为业的一群人,不是随便哪个呆在家里不出门的人都叫“御宅族”。尽管争议不断,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把“宅男宅女”和“不喜欢出门的人”画上了等号。
网络的普及成就了“宅”这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记者通过询问身边的一些年轻人了解到,宅男宅女们很少甚至从不出现在酒吧、KTV、运动场、商业街等公共场所,大部分时间在家自娱自乐,他们的主要活动范围离不开住宅小区,他们也并不忌讳被人叫做宅男宅女。
在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宅”着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活真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隐蔽?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合作的一项调查(4610人参与)显示,56.9%的人认为自己身边存在宅男宅女。
互联网的发展对宅男宅女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次民调发现,58.5%的人认为宅男宅女的成因是过度依赖网络,而在对这一现象的认识上,有26.4%的人认同“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趋势,无人能阻挡。”
调查中,有40.5%的人认为自己在40岁之前可能成为宅男宅女。参与本次调查的北京网友hobgoblin003说:“40 岁是个很好的分界点,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希望可以在40岁之前赚够一辈子的钱,提前退休,到海南或者别的风景好的城市买个宅子,然后去找个女朋友,开始宅男的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