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你踢碳12步
無論你是個人、組織、企業或是政府,都有很多方法可以減少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就是「碳足跡」。你可能覺得不知道從哪裡開始,但經由閱讀這篇文章,你會發現你早已開始。
無論你是個人、組織、企業或是政府,都有很多方法可以減少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就是「碳足跡」。你可能覺得不知道從哪裡開始,但經由閱讀這篇文章,你會發現你早已開始。
馬英九的當選,使「台獨」議題不會再成為焦點問題而讓兩岸的緊張局勢一下子趨緩,也開啟了美、中、台關係的新篇章。「台獨」對大陸的威脅暫時沒有了,是不是馬英九時代的兩岸關係就順暢了?進入新階段的美、中、台關係會有哪些改變?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馬英九「執政」期間,美、台關係會有較大的改善,也會更為密切。陳水扁無視美國的意見而屢屢用「台獨」的言行挑釁大陸、威脅台 海之間的和平,這是造成美、台關係逐漸惡化的主要原因。特別是陳水扁頑固地堅持「入聯公投」,布希和賴斯不得不頻頻喊話,讓美、台關係幾乎降至冰點。馬英 久當選後,布希及美國國務院的電賀、楊書棣及蔔睿哲等美對台事務重量級官員在台與馬英九及國民黨會晤,以及美國政府考慮馬英九在就職前訪美等,都強烈地表 達了美、台關係轉好的資訊。
就兩岸關係而言,雖然馬英九當選後大陸政府沒有予以置評,但日前胡錦濤在與布希通話時表示了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談判的立場。這被認為 是向對岸釋放出了善意,也與馬英九在選前談到的兩岸談判基於「九二共識」的立場吻合。可以預計,今年5月以後,兩岸的談判將會由海基會和海協會的新面孔啟 動,但是情況或許更為複雜。
在兩岸的經貿關係方面,馬英九的「共同市場」如何實現是個問題。馬英九反復向選民承諾臺灣第一、臺灣利益優先。但所謂的「共同市場」應該是共同的利 益,大陸政府及企業總不至於做賠錢的買賣。共同市場問題處理不好,馬英九要背「賣台」的駡名,相對於大陸來說,馬英九的壓力會相當大。以大陸目前的狀況來 說,「共同市場」並非是必要的;而對馬英九來說,這是他在經濟議題方面最重要的政見。
臺灣的國際空間問題對於大陸來說也非常棘手。即便臺灣沒有「返聯」的問題,但加入世界衛生組織這類國際組織的問題卻是迫在眉睫。在馬英九不會放棄以 臺灣主體意識這樣的理念來拓展臺灣國際空間的情況下,在馬英九「不統、不獨、不武」的「三不」主義的情況下,大陸政府如何操作?會同意臺灣以「中華民國」 的名義申請加入國際組織嗎?還有與大陸簽訂「和平協定」的前提是大陸必須撤除對準臺灣的飛彈等等,都是比較複雜的問題。
看來,兩岸在相互關係的處理上,都應該有新思維。
至於美、中關係,從布希總統在中國出現西藏暴亂後繼續表示出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情況看,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美國還是站在了中國一邊。即便是美 國新總統上任,基於經貿、國際反恐、朝鮮半島局勢等因素,美、中關係會保持良好的發展。不過,在兩岸關係問題上,美國大概會更傾向臺灣。因為,馬英九可以 保持美國所希望的台海之間不戰、不和的態勢。
■ 洪茂雄
自由時報 09.08.2007
儘管華府行政當局半個世紀以來,對台灣的主權國家地位,搖擺不定且前後矛盾,但台灣能夠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之外,卻對美國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 言以蔽之,台灣獨立的事實至少有下列三點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第一,台灣是美國西太平洋的戰略重鎮,位居日本、琉球、菲律賓的防禦鎖鏈要衝,有助確保美國的 安全;第二,台灣獨立是美國立國精神的延續,證明美國尊重民族自決的信念,不至於動搖;第三,美國是當今自由世界無可取代的領袖,同時,也是普世價值的捍 衛者,確保台灣的民主發展,責無旁貸。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台灣和西德的戰略地位,對美國的利益來說,有頗多雷同之處。舉凡其一,台灣和西 德扮演反共橋頭堡的角色,嚇阻共產主義滲透,使美國本土遠離共黨赤化世界的威脅;其二,在蘇聯霸權崛起,向西方挑戰之際,為了確保西德安全,美國無懼柏林 三次危機的升高,帶頭抵抗蘇聯的恐嚇,並讓西德加入北約組織;與此同時,與台灣簽訂協防台澎協定,派第七艦隊駐防台灣海峽;其三,提供經援,使得西德和台 灣得以穩定發展,西德民主的鞏固和經濟繁榮,成為歐洲統合的火車頭;而台灣躍居亞洲四小龍之後,邁向民主化,也令人刮目相看。毋庸置疑,這些成就有賴美國 鼎力相助。
可是,令人疑惑不解者,一方面,美國在七○年代對東西德採雙重承認,卻在一九七九年與中華民國斷交,轉而承認北京共黨政權;另一 方面,華府支持東西德雙雙加入聯合國,卻不發揮其在聯合國的影響力,展現魄力迫使台灣正名,保留在聯合國的席位,反而向共黨勢力退卻,眼睜睜看中華人民共 和國取代中華民國這一幕歷史悲劇。再者,當德國茁壯時,敢向老美說「不」,如反對美國入侵伊拉克;反觀台灣,一向以美國忠實盟友自居,又相當配合美國的外 交政策,華府竟然欺善怕惡,毫不理會台灣的民意歸向,打壓「台灣入聯」的公開訴求。今年六月,布希總統訪問阿爾巴尼亞時,在俄羅斯、塞爾維亞極力反對下, 直言不諱,公開支持科索沃的獨立。
台灣相較於東德和科索沃,無論是戰略價值,或經濟實力,都要高勝一籌,何以美國如此無情,傷害台灣人民的心,令人扼腕!
(作者為台灣國際研究學會常務理事)
殖民經濟的悲歌:海地糧荒暴動事件的省思
kawasima | 13 四月, 2008 22:50
根據媒體4月13日報導,美洲最貧窮的國家海地因食品價格上漲而引發暴動,儘管總統蒲雷華4月12日宣項降低米價的計畫,參議院仍在緊急會議中,以壓倒性多數通過解除總理亞利克西的職務。
據非正式統計,海地的糧食暴動十多天來已造成200餘人受傷、5人喪生,12日並有一名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士兵在巡邏時遭暴民射殺。
海地社會貧富差距懸殊,富裕者僅佔百分之10,中產階級僅佔百分之20,百分之70的人民處於貧窮狀態。更不幸的是,1804年脫離法國殖民統治而獨立的海地,仍然受殖民歷史的影響,農業還是以熱帶栽培業為主,而不栽種糧食作物,保持著透過熱帶經濟作物的輸出,來換取資金及糧食進口的傳統。這種殖民式經濟非常脆弱,一旦主要經濟作物國際市場價格滑落,海地所能換取的資金及糧食亦隨之縮水,而造成災難性的糧荒。
從海地糧荒暴動事件觀之,其原因追根溯 源,乃起因於國際能源短缺,原油價格大漲,導致糧食輸出大國,如美國、巴西將玉米等糧食移作製造生質燃油,此舉又導致國際糧食短缺,價格大漲。影響所及,輕者如臺灣,因麵粉價格大漲,去年全臺600家麵包店關門,重者如海地暴動事件。顯然,國際糧食短缺首波受害者,將會是這些以栽種現金作物的第三世界國 家,未來國際糧價飆升如無法獲得有效控制,將可能成為全球政經衝突的引爆點。
記得上個月,上到七年級的臺灣地理時,其中課本提到,「臺灣的稻米產量自給自足」,當時我向同學們解釋,這是因為國人飲食習慣改變,從傳統米食轉為麵食等多元選擇,使國內稻米需求量下降,因此課本才會說「臺灣的稻米產量自給自足」,若臺灣完全不進口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國人完全食用稻米,我懷疑臺灣的稻米產量是否還能自給自足,養活全臺灣2300萬人。
「臺灣的稻米產量自給自足」這命題的基本假設是保證臺灣未來能持續進口物美價廉的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但依照當前國際糧荒的態勢,臺灣當前鼓勵農民休耕等農業政策實有檢討之必要,但願主政者真能以天下蒼生為念啊!
网闻:中国流行的贪官谣
左手酒瓶,右手文凭;对上扶贫,对下摆平;胸中藏着花瓶,后面跟着醋瓶。嘴里念着小平。
八点上班九点来,品茶看报好自在。好烟见抽不见买,革命水酒把胃坏。楼堂馆所争着盖,小车牌子认老外。成天文山加会海,哪里热闹哪里在。
拿回扣,压价还价;挪公款,弄虚作假。骗钱财,摇唇鼓舌;吞国财,笔下生花。捞好处,巧弄权术;偷漏税,哄骗国家。为升官,赌注钱财;求政绩,虚报浮夸。
游山玩水称『考察』,乱吃乱拿称『检查』。钱权交易称『下海』,乱卖户口称『开发』。公费读书称『投资』,乱戴纱帽称『提拔』。截留公款称『奖金』,偷漏税费称『办法』。造成损失称『学费』,易地为官称『处罚』。
财政是爹,银行是娘,工商税务两条狼,公检法司出流氓,教育是根大蚂蝗。
工作就是开会,管理就是收费,协调就是喝醉。
官场是一把筛子,筛掉的往往是良种,留下的多是劣货。
網聞:中國流行的貪官謠
【大紀元4月29日訊】
左手酒瓶,右手文憑;對上扶貧,對下擺平;胸中藏著花瓶,後面跟著醋瓶。嘴裡念著小平。
现代企业职位新解:
总是在裁人,简称总裁;老是板着脸,简称老板;总是监视人,所以称总监;经常没道理,就叫经理;让领导秘密舒服,就简称秘书。
現代企業職位新解:
| ||
由於爸爸是靠出賣勞力來養活一家七口的,所以我自幼就過著與手足衣服輪流穿、食物互相搶的困苦生活。 為了體恤父母的辛勞,我高中時選擇半工半讀,每個月微薄的薪水都交給媽媽,她則給我一些零用。我奉行能吃廉價土司就不吃麵、能走路就不搭車的極簡生活,每個月硬是摳出一、兩百元,藏在衣櫥的衣服口袋裡。 畢業後我進入職場,有一天鄰居問我高中制服可否送給她的小孩,我爽快答應。隔天,鄰居卻告知,我的衣服口袋裡有四千元。我睜大眼:「哇,四千元耶。」我這才想起自己的迷糊,也很驚喜重獲這筆「意外」之財。 我當下決定第一次「大方」,於是請全家人看電影、上館子。家人酒足飯飽之際,還故意揶揄我:「小氣鬼,想通了。」我不但不生氣,還為自己偷偷存私房錢的功力感到自豪。 有了這回經驗,兄姊以後不時嚷嚷,要我再摸摸衣服的口袋,說不定又有二度驚喜喔。 【2008/05/15 聯合報】 |
城管 百度網新解:打、砸、搶 | ||
| ||
| 大陸的「城管」理應是幫助警方執法、維持城市秩序的單位。但近年來部分城管執法過當,與民衝突頻傳,搞得聲名狼藉。大陸的「百度知道」網(類似台灣「雅虎知識」)還一度把城管解釋成「等同打、砸、搶」、「欺負弱勢群體的黑社會組織」。 「重慶時報」報導,日前一位城管執法人員嘗試在百度百科的「知道網」查詢「城管」兩字時,竟出現「專門欺壓租不起商舖、辦不起執照商販和弱勢群體的黑社會」。不只如此,城管也有「形容詞」,描述殘暴、血腥、恐怖,例如「你也太城管了吧!」 大陸「百度百科」類似「維基百科」,是一部可由網友共同撰寫的百科全書。大陸網友若想讓自己的言論和說明,收錄在百度百科中,必須得到百度公司的審查批准。若含有色情、暴力或不雅的言詞,以及惡意攻擊政府機關或政府官員,將無法通過審核。 報導指出,這次的「惡搞城管」事件,就是網友於四月三日上傳成功的解釋文。 消息曝光後,四川重慶的城市執法大隊相當惱火,認為城管的形象已被嚴重抹黑,百度百科的解釋,完全以偏概全、「令人心酸」。 【2008/04/08 聯合報】 |
“我觉得这其实不冲突,回家过年是为了团聚,如果一家人一起出来旅行也是一种团聚。”在香港一家商场中来自上海的王先生和妻子、女儿还有老母亲一起逛街购物,其乐融融。利用春节假期到“购物天堂”香港消费的内地居民数不胜数。记者在位于香港铜锣湾专营化妆品的莎莎店采访了三位内地游客,他们购买化妆品的平均开销是4000多港元。
香港移民顾问中心首席顾问郑国裕认为,“换城过年”的兴起一方面是因为“内地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对过年越来越讲究”;另一方面也因为现在内地居民移民到境外的越来越多,这些新移民与当地居民通婚,使“家”的概念越来越脱离地域的限制,只要和家人一起,就是回家。
据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统计,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的6天中,共有40.2万人次的内地旅客入境,占入境旅客总数的近五分之一。
“香港居民一直以来都习惯于过年出门旅行,到其他城市去玩更放松、更休闲。”香港中国旅行社组团部副总经理吴熹安说,香港地少人多,人们平时总在家,难得过个年,反而希望能远行。今年春节期间,香港中国旅行社每天都有二三百个团、1万多人出发到内地去过年。一些特别希望能体会内地年俗的市民会选择去山西,那里更有传统的“年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