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6日 星期四

我擬減駐美辦事處

我擬減駐美辦事處

更新日期:2009/02/09 04:09 來源:自由時報
〔記者范正祥/台北報導〕台灣擬減少駐美辦事處!據悉,台灣目前在美國除設有地位等同「大使館」的駐美代表處外,還有地位等同「領事館」的十二個辦事處,外交部正審慎思考,「有無必要在美設立多達十三個館處」?考慮未來採取「合併駐處、擴大轄區」的原則,減少駐美辦事處。

據了解,台灣目前在全球八十三個國家及地區共設置了一百二十二個館處,駐外人力規模近一千人;其中,在美人力編制約一百六十五人。

外交核心官員證實,當局確已認真思考是否需於美國設立十三個館處,放眼世界各國,只有台灣在美國設立這麼多駐外館處,「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國家這麼做」,有必要檢討,將台灣有限的外交人力與資源做最有效配置。

不過,外交官員也釐清,減少駐美辦事處,並非鬆懈對美國的工作,也不會減少對僑民的服務,「合併駐處」後,相對「擴大轄區」,該執行的任務與服務對象,一個都不會少,卻替國庫省下不少的外館運作預算成本。

外交官員並分析,目前台灣在美所設十二個辦事處,僅辦公房舍成本就所費不貲,但各辦事處業務繁重情形不均,有些辦事處相對人力很吃緊,像關島辦事處平常業務則不多,功能有限,在外交人力總員額固定下,實有必要重新檢討整併。

官員透露,目前「第一階段」優先檢討功能不彰的駐外館處,如駐孟加拉代表處連核發簽證的功能都沒有,是否還有續存必要,應予評估;其次,在國人常前往觀光的城市速增設外館,包括日本札幌及土耳其伊斯坦堡。至於合併駐美辦事處,則是「第二階段」才會進行。

2009年2月25日 星期三

蓋茨將展開系列行動鼓勵中國富豪參與慈善

蓋茨將展開系列行動鼓勵中國富豪參與慈善
星洲日報 2009/02/01
全球首富蓋茨說,未來會在中國展開一系列行動,鼓勵更多中國富豪參與慈善事業。
他週五(1月30日)在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的一項新聞發佈會上時說,中國經過多年經濟發展,很多人已擁有巨大財富,但好像影星李連傑,創立“壹基金”救助災民,仍處於起步的階段。
他表示,未來會花時間在中國,與當地富豪分享他參與慈善事業的感受,並相信會有收穫。他贊揚李連傑的行為,並補充:“中國出現許多非常成功的人士是個好消息,但中國最終能否像美國一樣,即很多富有的人都將他們的金錢與時間奉獻給需要的人,還有待觀察。”

失败的原因

大尉正在对新入伍的士兵讲述拿破仑如何在滑铣卢战役中失败的事,一士兵听完后,自言自语道:“如果拿枪拿炮,还有可能获得战役的胜利,拿破轮(仑)怎能不败呢?”

2009年2月23日 星期一

遠離肥胖罹癌風險 從童年做起

遠離肥胖罹癌風險 從童年做起
人間福報 2009/02/04
倡導合理飲食、充分運動、能量均衡 逾4成兒童 可有效減少成年期癌症發生
今天是國際抗癌聯盟(UICC)發起的世界癌症日,主題是「我愛健康活力的童年」,UICC警告,體重過重與罹患癌症的關係往往被世人所忽略,要避免這種風險,尤應從兒童飲食習慣做起。台灣每三點七位兒童,就有一人過重與肥胖,提醒家長應讓孩子從小養成正確飲食、運動習慣。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球有十億人口過重,學齡兒童中的過重兒占一成以上。UICC指出,三成癌症是不當飲食、不運動、過重與肥胖引起,對健康威脅僅次菸害。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彭汪嘉康說,肥胖的孩子,長大後容易出現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與動脈硬化等疾病,亦增加子宮頸癌、胃癌、膽囊癌、大腸直腸癌、腎癌及乳癌等罹患率,若超過理想體重百分之四十,則男性會增加百分之三十三罹癌機會,女性則會增加百分之五十五罹癌機會。

「我愛健康活力的童年」(I love my healthy active childhood)便是提醒家長留意孩子的肥胖問題。衛生署調查發現,六歲到十二歲學齡兒童中,有一成五過重、一成二達肥胖標準,每三點七位兒童,就有一人是過重與肥胖。

中國天津市腫瘤醫院兒童腫瘤科主任閆傑指出,培育孩子從小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尤其是控制患肥胖症,可有效減少成年期癌症的發生。應倡導兒童合理飲食、充分運動、能量均衡、防止肥胖,四成以上癌症可以透過兒童時期健康的生活習慣來預防。

UICC建議的健康飲食原則包括:限制攝取高熱量、高糖、高脂肪食物;避免含糖飲料;餐點多含蔬果和全穀;限制攝取紅肉和加工肉類,及過鹹和以鹽加工的食物。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說,「孩子的肥胖,責任在父母」。因此從小教育,建立良好飲食、運動習慣,是幫助孩子遠離肥胖、癌症的重要關鍵。

職業妙喻

職業妙喻
人間福報 2009/02/03
會計師:他們知道所有東西的成本,卻不知這些東西的價值。

考古學家:他們的事業建立在廢墟上。

建築師:他們總是能做出最漂亮的建築模型,也能做出最糟糕的真實建築。

銀行家: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他們會把傘借給你;當天下雨時,他們會要求你把傘還給他們。

經濟學家:他們明天就能知道,為什麼他們昨天預言的事在今天並沒有發生。

編輯:他們的日常工作就是分清楚哪些是糠,哪些是穀子,然後再將糠變成鉛字。

新聞記者:他們用一半的時間對,他們知道的事實保持沉默;用另一半的時間,去報導那些他們根本就不知道的事情。

律師:他們寫出一篇含有一萬字的文件,然後告訴你這僅僅是「摘要」。

現代派畫家:他們把顏料倒在畫布上,再用抹布將顏料擦去,最後出售他們的傑作———抹布。

哲學家:他們很難找到工作;不過,好在最終他們總能弄清,自己找不到工作的原因。

軟體工程師:他們以一種你無法理解的方式,去解決一個你還沒有發現的問題。